090528∣剪報∣端午


七股挖赤嘴 七月初登場

今年赤嘴園活動預計七月初舉辦,地點仍在七股潟湖六孔碼頭,去年規劃多項水上運動,除可划獨木舟外,還有腳踏船、香蕉船、搖搖船、漂漂球,及南縣人發明的飛碟船,載大家共享沿海風情.....

090527∣剪報∣怎樣的生活

新約教友在新化打造家園

家園內現有廿多名青少年,在家長認同下,跳脫國教學習管道,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學習種稻、養雞等,晚上則有家長義務前往輔導。經一千多個日子合力打造,目前種植的有機蔬菜生產量穩定,可自給自足.....


四草紅樹林上演開花四部曲

梨跤長出胎生苗,欖李、海茄苳綻開白、黃色花朵,水筆仔也結滿花苞,四草大眾旁紅樹林隧道正上演一場花開四部曲,值得深入體驗觀察。渾然天成的四草大眾廟紅樹林隧道名聞全台,溪旁有招潮蟹、彈塗魚悠遊其間,紅樹林上方不時有候鳥展翅翱翔,假日常吸引遊客搭船探索奇景,也有獨木舟玩家體驗,紅樹林隧道圍繞著寧靜,加上陽光與綠葉交錯演出完美的美景交響曲,令人驚豔.....

埃及聖鳥現蹤 被當黑琵


http://www.cdnnews.com.tw/20090520/news/ncxw/T90024002009051916133519.htm

記者陳治交/南市報導

 二隻埃及聖鹮十九日現身安平區湖濱水鳥公園,黑色向下彎曲狀似鐮刀的烏嘴是最大特徵,民眾誤以為是黑面琵鷺;台南市野鳥學會表示,埃及聖鹮屬於「籠中逸鳥」,在台灣地區繁殖成為留鳥,北自新竹、南到台南沿海都有牠們的蹤跡。

 民國前十九年,英藉拉圖許首次在台南市安平記錄到黑面琵鷺,直到民國十四至二十七年間,日藉卡沙諾氏在安平發現每年約有五十隻黑面琵鷺,但安平五期重劃區填海造鎮後,黑面琵鷺族群遷往台南縣七股、台南市四草一帶停棲,四年前,六十五隻黑面琵鷺飛越鹽水溪到安平蚵灰窯附近魚塭覓食,距離安平區民宅不到百餘公尺。

 昨日近午,安平區漁民在湖濱水鳥公園發現二隻擁有黑色長嘴的白羽鳥禽,牠們在泥灘地覓食,一度以為是保育鳥禽「黑面琵鷺」,經保育人士比對候鳥圖鑑,證實為朱鷺科「埃及聖鹮」。

 埃及聖鹮別名「神聖朱鷺」、「聖鷺」,嘴喙呈黑色向下彎曲狀似鐮刀,腿、尾羽和翼羽的邊緣都呈黑色。台南市野鳥學會指出,埃及聖鹮之所以有機會在台灣地區大群出現,據了解,最早在民國六十九年,六福村動物園引進埃及聖鹮,不久便開始繁殖,因採開放性飼養,部分脫離園區飛到外地繁殖,且數量越來越多,北自新竹,南到台南沿海都有埃及聖鹮的蹤跡。
 
2009/05/19 16:13

090508∣剪報∣西港香



迎請鹿耳門媽 西港香大陣仗

具有二百二十五年歷史、三年一科的「西港香」,七日到鹿耳門天后宮迎請「鹿耳門媽」御駕蔭香巡禮,台南縣市近百個村里、廟宇、神轎、文武藝陣約三萬人潮參與,香陣所到之處鞭炮不絕,把台灣傳統民間宗教熱情H igh到最高點.....



台東縣池上萬安村一望無際的綠色稻田是台灣農村的典型景象,居民慶幸說,「幸好政府還來不及進來破壞。」(記者陳曉宜攝)



無米樂變調 萬安村富足樂活

台南縣後壁鄉無米樂社區與台東池上鄉萬安村是生產台灣冠軍米之鄉,去年經農委會同列農村再生示範區,但它們卻走著截然不同的「再生」命運,前者政府致力砸錢打造觀光,農民貧窮依然,農村成了變調模樣;後者自立發展農業生產,農民富足,展現台灣農村淳樸景象。走訪這兩座農村,不禁令人深思:農村再生條例草案,是不是為台灣農村下錯了藥方.....

090504∣剪報∣安平壺


安平公所蒐集安平壺故事

安平壺又稱宋硐,近代以大量出土地點安平命名,早期常見安平居民拿來作為盛裝食物的容器或醃漬甕罐。宋硐,是白瓷質地,罐狀形,小口寬腹,又稱安平壺,相傳是鄭成功打台灣時裝火藥之用,在台南安平地區常有出土,民間多用以裝食物或醃食物,台南的平埔族──西拉亞族作為祭祀阿立祖之用,因此宋硐也成了宗教器物。.....


後壁老街 農特產市集夯

後壁菁寮北勢街~嫁妝老街發展管理委員會三日舉辦農特產文化市集活動,讓社區居民設攤展售自有農特產品,更以台客袋最夯,居民還以阿嬤的花布結合藺草創意新的手提袋,尤其是阿滿姨用打包帶編織的繽紛袋子最受歡迎,讓老街熱鬧滾滾.....